close

  央廣網北京7月30日消息(記者馬闖 莊勝春 實習記者李佳思)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經常刷微信朋友圈的朋友,可能留意過一篇文章,這篇被稱作“神文”的標題是《震驚:他生下來就已經5000歲神童郝笛,21歲身家過億》。文中,天津一名叫郝笛的年輕人被冠以“天才考古少年”的稱號。
  5歲開始迷戀文物,八九歲就賺了17萬元,12歲發現‘白金三品’和‘魚腸劍’、撰寫出《發現魚腸劍後的探索》、《棘幣初探》等多篇論文,21歲身家過億……從2002年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媒體對郝笛進行報道。有的文章寫道,郝笛有著‘中國考古第一大家’的美譽,也是第一個敢用照片鑒寶的人,而且從未失過手,發生在他身上故事的情節堪比“盜墓筆記”。
  不過,因為內容實在是太玄乎了,不少人一邊轉發,一邊發出質疑聲,有的乾脆在標題後面寫上“求戳穿”。“天才”郝笛到底是何方神聖?
  在百度貼吧中,郝迪吧也有不少粉絲,很多人在網上留下了自己手裡寶貝的照片和電話,希望郝大師能給鑒定一下,翟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12年前他就在此留言,希望郝迪能夠幫他鑒定自己手裡的幾枚古錢幣。
  翟先生:覺得很多媒體報道他,說他能力特別強。
  但郝迪並沒有給翟先生任何回覆,正如他對其他的網友一樣,這個天才少年只會出現在媒體的報道中,並不曾在網上現身。
  不過,在不少圈內人士看來,郝迪的故事實在不可信。收藏專家馬未都表示,不少媒體報道的第一個故事就是郝迪七八歲時靠觀察給故宮文物挑錯,這完全背離了常識。
  馬未都:一個孩子給故宮文物指出錯誤你覺得符合常識麽,鑒定是技術活,不是誰隨便一說,沒有人憑感覺的。
  在一檔電視節目對郝迪的採訪中可以看到,郝迪家裡擺放著滿屋子的青銅器、銅鏡、古錢,數量龐大且多數都十分寶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部委員、著名考古學家劉慶柱表示,青銅器的價格十分昂貴,普通家庭很難有條件收藏多件青銅器。
  劉慶柱:現在青銅器價格很高了,看看家庭背景,如果是收藏家庭世家還可以,或者是大企業,否則只進不出很多件是不太可能的,一件青銅器現在都是幾十萬幾百萬。另外青銅器也不好存放,對存放的條件要求很高,比如要恆溫。
  “天才”郝笛到底是何方神聖?對於郝迪的報道最早出自天津《每日新報》的記者魏孝民之手,魏孝民稱,十幾年前,自己與天津市文博學會民間收藏專業委員會會長何志華聊天,聊到了一個喜歡研究古幣的孩子,於是便有了對郝迪的採訪,但出名後,郝笛熱衷一些經營活動,在天津媒體圈和收藏圈的口碑也就大不如前了,魏孝民認為,這或許也跟他的商人父親有關。
  同時,在不少媒體報道郝笛時,無一例外地都提到他曾獲得過天津第六屆民間收藏展金獎。當年,活動的主辦方之一是天津市文博學會民間收藏專業委員會,委員會的負責人正是引見魏孝民採訪郝笛的何志華。何志華對記者表示,郝笛的確曾是該委員會的會員,並跟著會裡研究錢幣的專家王宗發老師學習古錢幣知識。但自從被媒體報道後,郝笛就再也沒有來會裡參加交流和學習,另外,據他瞭解,郝迪也沒有進入相關領域學習專業知識。
  何志華:在天津都碰不到他,以後也不來會裡了,原來跟他講,你要想學,我們做做他工作,你就進入正式文博專業學習去,以後我們就都見不著面了。
  對於郝笛是否獲得過天津第六屆民間收藏展金獎一事,何志華稱:當時活動經費緊張,博物館沒有投入,所以誰如果願意要證書,就可以自己出錢製作。在看了網上關於郝迪神乎其神的報道,何志華的評價是:這孩子就是對古錢幣熱愛,談不上天賦,也不可能有與生俱來的天才、神童。
  不僅如此,後來經過確認,很多媒體報道的,所謂郝迪是北大歷史系客座教授的消息也並不屬實。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院長劉雄明確表示:“當然不是。”劉雄還告訴記者,他也是在微信上才看到郝笛,“文物鑒定學是博物學的範疇,沒有神童也沒有神話。”另外傳說中郝迪所著論文,也都無跡可尋。
  考古界的這個“天才神話”的出現,很大原是因為考古鑒定缺乏標準,文物圈裡的鑒定,都是自己對自己的名聲負責,沒有一個社會公認的體系。現代媒體的炒作,以及拍賣行的刺激,使收藏漸漸由小眾行業變成大眾矚目的熱點,而社會上真正有本事去鑒定的人遠遠滿足不了鑒定的需求,所以在這個收藏的江湖裡,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人。
  同時媒體瘋狂而隨意的報道,也將一個普通的故事過度神話,“天才郝迪”無辜也好,無奈也罷,可能只是一個熱愛收藏的普通人,媒體應當自律,而享受炒作或者追捧炒作的人也應當從心底靜一靜了。
(原標題:“考古神童”七八歲給故宮文物挑錯 馬未都:背離常識)
(編輯:SN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04alunb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