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湘鄉站2月5日訊(分站記者 青梅)“正月里,拜年忙;初一崽初二郎”。大年三十的飯叫團年飯,正月里的飯叫拜年飯。真正的年味兒就體現在這其樂融融的年飯里,來自四面八方的親友,品味著一碗碗家常菜、一杯杯米酒,各自的“新聞”於是在舌尖上盡情綻放。
  道路大變臉,真爽!
  
  大年初二,湘鄉城區直到上午10點多霧霾才散盡,但這似乎沒有影響到人們拜年出行,11點,給我母親拜年的晚輩20多人就到齊了,家裡熱熱鬧鬧開了兩大桌,酒一喝,開心的事兒就談開了。
  “你們來得好快啊!去年等你們等到12點半呢。”家住酒鋪的姐夫對來自岐山的妹郎子說。
  “哈,我今天從月山走潭市連接線上高速過來的,避開了石柱塘呢,那連接線比高速還爽,隨隨便便80碼,不到1個小時就到湘鄉。”韶山大坪的外甥郎一家走的韶山環線和湘韶線,更是得意,說韶山環線路邊新起了不少漂亮樓房,湘韶線公路邊新栽的樹木好威武。大家談起了途經的大將路、320國道,談起了通往家門口的水泥村道、組道,感嘆路的變化真大。這時,老母親懷起舊來,說再怎麼下雨也不會有當年“拜泥”的情景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作風大轉變,真嚴!
  
  給岳父母拜年,講起大年三十的年飯,岳老子頗有感受,原來準備中餐為正餐的,但在湘潭工作的兒子說三十日不放假,自己又是“一把手”,要帶頭值班,晚上才能回家團聚,於是老倆口只好隨便吃了中餐,等兒子一家回來吃“年夜飯”。岳父說,這個放假安排儘管不合理,但幹部們確實還真嚴格遵守紀律。像鄰居家的兒子,在鎮政府上班,12點趕回家吃午飯,突然接到有火情的通知,急忙扒碗飯就往起火的山裡跑,真是“命令如山倒”,一點不含糊。
   惠民政策實,真好!
  
  叔丈人一定要接我們吃飯,除了我們拜年的原因外,還有就是叔岳母去年母子生病出車禍,我們幫了忙的原因。去年農曆年底,家中貧困的叔岳母突發心臟病送人民醫院住院動手術,在湘潭打工的兒子連夜趕來。屋漏偏遭連夜雨,兒子駕駛三輪車在七里鋪發生車禍,夫妻頭部受傷住院。一時間急死了70多歲手裡空空的叔丈人。幸虧有“新農合”,有親戚們的幫助,有交警部門的及時處置,母子在年前得以出院回家繼續治療。可是,過年物資一點都沒有,這年怎麼過啊?
  正當叔岳父母家愁容滿面的時候,金石鎮民政所解決特困補助500元,金石鎮鎮政府送來了慰問金500元,真是雪中送炭!1000元不算多,但買魚買肉買糖過年卻也年味十足,看到叔岳父母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的笑容,我不禁感嘆種種惠農新政策的好處,那種“辛辛苦苦幾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的現象一去不復返了。
   百姓收入高,真樂!
  
  想不到65歲的大表哥一個人1年養魚種田喂豬能賺4萬元!想不到他大兒子夫婦在長沙開店子年收入近20萬元!我到金藪鄉馬坪村給85歲的姑媽拜年,大表哥家的收入有點令我吃驚,但臉上洋溢著自豪笑容的大表哥是從來都不說謊的。他是個吃得苦霸得蠻的老實農民,一輩子沒離開土地,養魚、種田和喂豬就是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工作,也是他的專長,不管別人虧不虧,反正他年年不虧年年賺。大兒子夫婦在長沙開個小超市,收入連年增長,去年更好,兒子幾次接爺老子去長沙幫忙賺點“松發錢”,大表哥幾次都拒絕了,說水和土地是他的根,在這裡有他的歡樂和價值,離開了就會生病,不去。
  的確,這好年頭,只要勤快,沒有不賺錢的。園梁村裡那個五保戶黃老倌,80歲了身輕體健,每天煮酒、出酒、賣酒忙不贏,那個樂呵勁,有兒有女的也不過如此。
  新年新夢想,真盼!
  
  翻江鎮楓山村的王二老倌和王三老倌兄弟倆也算是村裡名人,王二老倌快80歲了還“坐地生金”做豬崽子生意,王三老倌76歲了還和老伴種10畝水田。這兩個老倌是我的舅父,我很敬重他們勤勞朴實的品德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每年都去拜年,陪他們說話聊天,當然也喜滋滋地帶走送我的土雞和腊肉。二舅和舅媽身體日差,舅媽一度不能做飯,幸虧上門女婿和女兒接他們住到一起,二舅父感嘆地說,現在農村生活不錯了,房子越來越漂亮,但人口少,許多房子空起來了,政府的生育政策改得好,希望儘快落實,還是要有人,有人才有世界,要不,人老了身邊沒人,會很孤單,再多的錢也沒意思。三舅父說,兩個兒子外出打工,想賺“松發錢”,其實在農村照樣可以賺,真希望政策越來越好,農村和城市一樣甚至更好,那樣,兒子兒媳就不會外出,自己用不著再種田了。
  二老的期盼還真有希望,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會有農村好過城市的那一天,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名稱最終會統一為“居民”,農民們也用不著遠赴他鄉打工掙錢了。  (原標題:湘鄉新春走基層:年飯桌上聽“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04alunb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